【產業消息】 剔除花俏設施 首重防災安全機制 2013-08-22  
 

【潘姿羽綜合報導】


科技發展讓居住空間更便利、安全,「智慧住宅」的概念近幾年愈來愈普及。強調智慧化配備的建案仍以北台灣居多,初期建置成本高、墊高房價,不過智慧住宅可減少日後維護成本、提升居住品質,業者表示,建案配備智慧化設施「會是未來趨勢。」


多數人對智慧建築的印象可能停留在電影情節中,主人翁靠一個觸控面板,便可遙控家中冷氣、空調、燈光、音響等設備;雖然看來很先進,目前技術也確實可達成,但務實的民眾可能會想:「我的家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


8指標兼具安全節能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專案經理陳文洲解釋,智慧建築包含許多面向,遠端遙控僅是其中一項功能。以政府認證的「智慧建築標章」為例,還包含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健康舒適、貼心便利和節能管理8項指標。


他表示,智慧建築和綠建築有部分共通點,綠建築是在建築規劃時,便考量隔熱、通風等因素,讓建物可以被動達到節能效果。智慧建築則透過感測器輔助,主動調節光照、溫度、空氣濃度,不僅節能,更可作到安全、舒適。


市場愈來愈多標榜「智慧宅」的建案,不過,若僅配備簡單的整合觸控面板,其效果相當有限。遠雄房地產行銷處長錢儀峯表示,智慧建築基本應該有FTTH光纖到府,因為有了足夠頻寬,才能讓後端運作順暢,並有能力支援各種延伸功能。


可降低維護15%成本


「智慧住宅不是展現科技多炫,而是讓房子更安全。」錢儀峯並表示,部分標榜智慧住宅的建案僅作到情境控制、遠端遙控,但防災的安全機制才是基本功。他舉新北市新莊區「中央公園」為例,社區裝置的P波感測器可感測地震即將發生,便會即刻連動電梯系統,令運作中的電梯停在安全樓層,並將電梯門打開供住戶逃生,「先做到居住安全,其次才是使用便利。」


智慧住宅仰賴遙控設備、電力操作,不免使人疑惑「真的節能嗎?」此外,打造智慧住宅,建設公司也須投入較高建置成本。不過,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理事長溫琇玲的研究指出,智慧建築的成本雖然約增加造價2%~8%,但未來可減少營運維護10%~15%的成本,長期來說,對建商、住戶和物管公司三方都有益。


放眼國際,智慧住宅已然成為趨勢,建築師王淳隆對此表示,市面上的新建案多從簡單的光纖網路、居家整合面板出發,但當政府與學者將條件量化、市場也有正向認知後,應該將智慧住宅配備比照現今消防安全、建物高度、容積一併納入法規,才有助於大幅提升整體建築、居住之水平。


智慧建築8指標


指標 / 內容


綜合佈線:指通信傳輸、網絡連結等建構智慧服務的基礎設施,讓相關系統可以高效率的運用


資訊通信:智慧建築所需的資訊和通信系統可對建築物內外傳輸的訊息(包含語音、文字、圖形、影像或視訊等)具有傳輸、儲存、整理、運用等功能


系統整合:建築物導入各項智慧化系統時,可一併作到整合來自不同製造商的產品,讓系統間資源共享


設施管理:智慧化設施除了滿足法規要求,也應有效管理,使其可正常、有效率的運轉以達到建築物智慧化狀態


安全防災:建築物透過自動化系統,從「偵知顯示與通報性能」、「侷限與排除性能」、「避難引導與緊急救援」3個層面達到事先防範、防止災害擴大


健康舒適:透過智慧化建築,達到「空間環境」、「視環境」、「溫熱環境」、「空氣環境」、「水環境」與「健康照護管理系統」等健康舒適的6大項


貼心便利:透過智慧化建築,達到貼心便利「空間輔助系統」、「資訊服務系統」、「生活服務系統」3項指標項目,讓居住空間更通用、無障礙


節能管理:評估智慧建築是否作到「節能效益」與「能源管理」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中華建築金石獎甄選活動官方網站
  目前瀏覽人數: 50866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