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消息】 學會挑房第一步 「公寓、華廈、大樓」優缺點比較 2018-11-05  
 


 


記者陳韋帆/綜合報導


根據實價登錄,房價與高峰期相比,依區位不同,已下降2成甚至更多,不論房仲、代銷、經濟學者,各方專家約有7成以上,都認為房價已進入盤整期,多數區域跌幅已有限,許多剛性需求的「首購自住買家」也紛紛出籠。但首購族就可能在挑房時,一開始就面臨「公寓、華廈、大樓」三種台灣主流型態的房子有所猶豫,現在就要簡單告訴大家,三種型態的優缺點在哪裡。


對於「公寓、華廈、大樓」三個名詞定義,新北市工務局公寓管理科科長陳德儒表示,其實法規上並無明定,「華廈」與「大樓」應當起源於建商與房仲,販售房屋時區類型的名詞,可能是與容積率以及樓高等設計有關。


「公寓」多數都是屋齡偏高,並且沒有「電梯、停車位」的住宅,雖然近年台北市、新北市市政府都有推動「老公寓裝電梯」活動,但多數是針對「未達危老、都更」標準的個案,且有多餘空間可以搭建,同時全棟住戶必須100%同意,所以目前也僅有零星個案成功。但「公寓」也不全然都是缺點,許多「公寓」具有「公設比(015%)、總價」都較低的優勢,所以對於預算較低的首購族,也是個容易入手的好選擇。


「華廈」多數指的是五∼七樓以下,同時配有電梯、停車位的社區住宅,目前平均屋齡多數約落在10 20年不等,不過少數稱之為「華廈」的住宅也有十多樓層高。「華廈」公設比大多約落在1525%不等,每個月也必須繳交管理費,但由於「屋齡、公設比」都介於「公寓以及大樓之間」,加上電梯、停車位兩大優勢,也讓許多首購族鎖定這樣的產品。過去曾有房仲向記者表示,華廈產品在「二手屋市場」其實非常搶手,常常剛推出沒多久就成交。


「大樓」一般泛指七樓以上含電梯的社區住宅,屋齡較新,約在10年以內,而現在的預售屋,也都是採大樓形式建造,與「華廈」一樣配有電梯、停車位,根據建商目前的規劃、設計,時常加入「公廳、游泳池、健身房、KTV包廂等設計」,公設比約25%∼35%,主要優點在於屋齡新,且921大地震過後,所有大樓建造都有更明確的抗震法規規範。但房價相對「公寓、華廈」高,也導致許多首購族不敢入手,不過在近年房價下修的狀況下,桃園、新北市、台中等部分區域,已有部分重劃區出現,預售屋房價接近二手的情況,所以在這個時機點,也可以多看看是否有合適自己入手的房型。


根據過去記者訪問房仲經驗,其實各縣市對於「華廈」與「大樓」的稱呼習慣跟略有不同。例如台中北屯區就有以十樓為區分的習慣,將十樓以上有電梯稱之為「大樓」,十樓以下則稱為「華廈」。另外,該名房仲指出,「公寓」雖然有公設比、管理費低的優勢,但屋齡偏高,所以購屋費用外,還要考慮到修繕費用,且多數「公寓」沒有電梯,若考量到年紀與行動不便的客戶,就要考低樓層物件;「華廈」與「大樓」公設比雖然較高,但屋齡較新,且都有裝設電梯,對於高齡者的居住十分合適。


 

 
 
中華建築金石獎甄選活動官方網站
  目前瀏覽人數: 51891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