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市共榮 陳菊施政報告提願景 |
|
|
|
高雄縣市合併前最後一次高市議會開議,十七日市長陳菊首度以「港市共榮」提出施政報告指出,市港唇齒相依,在中央與市府努力,今年高雄港貨櫃量已成長十二%、旅客出入成長廿點七%,另自由貿易港區貿易值成長二點二倍,是全國海空各港成長幅度最高。
陳菊說,市、港分屬不同政府層級,但命運休戚與共,近年來受到國際貨櫃裝卸量排名下滑影響,似乎高雄港不再代表台灣人的光榮,更帶來高雄市產業不振的假象。
她表示,雖然市港尚未合一、但可以合作,根據交通部統計,高雄港上半年貨櫃量達四五五萬TEU,較去年同期三九八萬TEU成長十二%,旅客出入人數七萬九千人次,較去年同期成長廿點七%。
另外,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貿易值達一○七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二點二倍,相對於全國其他自由貿易港區貿易值,桃園空港成長一點六倍,台中港成長○點八倍。
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成長幅度全國最高,高雄港表現一點也不差。
她並說,造成高雄港國際貨櫃裝卸量排名下滑主因,在碼頭數量與水深不足,為此市府在二○○七年完成延宕四十年紅毛港遷村計畫,解決第六貨櫃碼頭用地問題,讓洲際貨櫃中心第一期計畫順利開工,待二○一一年完工後高雄將擁有足與國際商港競爭的深水港。
至於解決自由貿易港區土地需求,市府除保留南星計畫一一三公頃土地發展遊艇製造專區,也與港務局研商將中林路以北一○七公頃土地納入自由貿易港區範圍,以強化市場競爭力並帶動周邊就業及產業發展。
陳菊強調,小港機場上半年旅客進出人次與貨物量,也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十二%與卅一%,高雄海空雙港表現,代表高雄市貿易活動沒有衰退,更以強勁力道在轉型成長中。
邱順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