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房市春節報喜 熱銷...
  住展房屋網 轉帳納繳房屋稅 2...
  住展房屋網 淡季+打炒房 1月...
  住展房屋網 社宅包租代管 將檢...
  量化寬鬆解釋
 

 量化寬鬆(英語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 解釋


 


是一種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以提高貨幣供應,可視之為「無中生有」創造出指定金額的貨幣[1],也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其操作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購入證券等,使銀行在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通性。


「量化寬鬆」中的「量化」指將會創造指定金額的貨幣,而「寬鬆」則指減低銀行的資金壓力。[2]中央銀行利用憑空創造出來的錢在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借錢給接受存款機構、從銀行購買資產等。這些都會引起政府債券收益率的下降和銀行同業隔夜利率的降低,銀行從而坐擁大量只能賺取極低利息的資產,央行期望銀行會因此較願意提供貸款以賺取回報,[3]以紓緩市場的資金壓力。


當銀根已經鬆動,或購買的資產將隨著通脹而貶值(如國庫債券)時,量化寬鬆會使貨幣傾向貶值。由於量化寬鬆有可能增加貨幣貶值的風險,政府通常在經歷通縮時推出量化寬鬆的措施。而持續的量化寬鬆則會增加惡性通脹的風險。


[2] 刺激貸款


  在部分準備制下,銀行保持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其餘的資金可作貸款之用。從量化寬鬆的過程中增加的存款,銀行可通過借貸,再創造出更多的貨幣供應,即存款倍數效應(deposit multiplication)。例如,假設貨幣流動性是平均10次交易,量化寬鬆每創造$10,000,可產生的最終貨幣供應為$100,000。


  量化寬鬆向本土銀行同業市場提供充足流動資金,大大降低借貸成本,最終期望所有借款人都能受惠,以支持整體經濟運作。一般來說,量化寬鬆可支持整體經濟,並「有助紓緩或遏抑經濟逆轉的影響。」


雖然被形容為「開機印鈔票」,但量化寬鬆通常只是調整電腦帳目。一個國家要實行量化寬鬆,必須對其貨幣有控制權;所以,舉例,歐元區個別國家不能單方面推出量化寬鬆政策 


[3] 舉例


  當以降息來增加貨幣供應行不通的時候,央行便可能推出量化寬鬆措施;通常在利率接近乎零的時候出現。其中,日本銀行於2000年代初期實行量化寬鬆以對付通縮。針對2007年開始的環球金融危機,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以量化寬鬆手段應付。英國也同樣以量化寬鬆政策作為金融政策以減低金融危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