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競選時曾承諾要興建5萬戶只租不售的公共住宅,而這政策目前已動起來,他將先斥資1300億元,新增2萬5千戶公宅,並成立全國第一個住宅處及租屋公司永續經營與管理,這個政策已被專家認為是種「慢性打房」。
據《壹週刊》調查,柯P的公共宅的來源包括,捷運站的聯合開發宅與市府自建的公辦都更,捷運宅部分在今年4月計有小碧潭站的622戶、台北橋站的327站、龍山寺站11戶、港墘站14戶,共974戶。2016年有菜寮站的200戶、蘆洲站700戶、辛亥站100戶,共1000戶。2017年機場捷運A9站1400戶。
公辦都更宅在南港區包括成功橋旁、台肥出租國宅與台鐵南港調車場、台電南港倉庫與修護、南港經貿園區等預估8年約1萬戶。信義區要舊陸軍保養廠、松山家高後方的永春陂市有,計有6千戶以上。台北的其它行政區共有30多處基地,興建中繼住宅。
柯文哲近期將發表「居住憲章」,將宣示居住是基本人權的決心,並以捷運宅全面轉化、市府自建、公辦都更等方式取得,讓公共宅遍地開花,「以量制價」來凍結房價。而且這種「公宅」,要一掃過去「國宅」品質不佳的印象。公宅的資產屬市府,造價高、具智慧型社區功能、自來水生飲等。而且對象也不限台北市民,只要在台北工作、就學,以20至45歲的青年族群優先。一約簽3年,最多6年。
北市府大量提供捷運宅出租,引起部分住戶不滿,認為會影響房價。房地產專家戴德梁行表示,增加租屋供給,可影響需求,將扭轉「非買不可」的房市思維與觀念;而供需決定價格,也會逐步影響區域房價,算是一種「慢性打房」。
但政大教授、前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認為,公共住宅只佔市場少數,對房價影響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