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房市春節報喜 熱銷...
  住展房屋網 轉帳納繳房屋稅 2...
  住展房屋網 淡季+打炒房 1月...
  住展房屋網 社宅包租代管 將檢...
  全球綠建築發展趨勢及應用案例
 

人們在邁入21世紀後,除了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及物質生活的提升之外,逐漸也開始重新省思並著手如何讓我們所依存的地球可以更美好,不管是永續能源的研發利用,資源回收的技術演變,乃至於生活環境的優化,在在都呈現出對地球的重視與熱愛。其中,整合各項技術並強調與自然共生的,就少不了「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存在。


綠建築在全球各地有不同的名稱,定義與內容也稍有不同。在日本稱為環境共生住宅,歐洲國家則稱為生態建築或永續建築,在美加地區則稱為綠建築。這些名稱多半是因為各地區能源、資源及環境條件不同而形成的差異,但整體而言,綠建築的主要訴求在於減少環境負荷,並與環境共生共榮共利。



台灣的綠建築發展與評估指標


台灣在1999年起便推出自有的綠建築標章,截至20145月底已有超過4,500件公私有建築物取得標章或候選證書,在未來40年的生命週期中,預估每年可省電12.63億度,省水約5,833萬噸,兩者合計估算可減少CO2排放量約為73,401萬噸,相當於4.93萬公頃人造林可吸收的量。由這些統計數據上可以發現,台灣在綠建築的推動上是相當努力且積極的。事實上,台灣是繼英國、美國及加拿大後,第四個實施具有科學量化指標的綠建築評估系統,也是唯一獨力發展且適用於熱帶及亞熱帶的評估系統。


台灣目前採用的是EEWH性能效益評估法,2012年時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著手建立完成。分為基本型(EEWH-BC)、住宿類(EEWH-RS)、廠房類(EEWH-GF)、舊建築改善類(EEWH-RN)及社區類(EEWH-EC)等五類不同建築分類的評估手冊。


綠建築是否一定要坐擁大片綠地呢?其實不然,綠化本身並非僅能在地面實施,透過屋頂綠化及立體植栽也可以達到一定的綠化量,模擬森林環境栽種複層植物、保存老樹或種植原生植物,同樣也會有計分上的優惠。


在推廣綠建築之際,並非要將所有老舊建築都拆毀重建,而是善用新科技與新工法,讓老舊建物得以更新其體質,進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益。


目前積極推動綠建築的地區還是集中在北高兩地,不管是地方政府的各項獎助方案,或是公部門的主動改善,都可以看到許多綠建築的出現。就以2015年獲得優良智慧綠建築獎的作品來看,幾乎都是民間企業主動投入並得到好評的作品,可見台灣對於環境永續經營的注重。


區域不同 綠建築訴求也不同


台灣因為位處於熱帶與亞熱帶,因此對於綠建築的主要訴求會是在降低空調所需的能源消耗,及減輕CO2的排放量。而在德國所發展的綠建築則提倡以整合性的觀念及方法思考,除了減少能源使用之外,還包含了與自然環境共生、建材的使用量及建材的材質等。讓建築物不再是冷冰冰的生硬結構,而是能夠融入所在環境,並且成為具有當地特色的指標。


就以最著名的國會大廈為例,其能源系統之概念,是自己產電且自己產熱,所使用的是環境衝擊最低的能源。它除了利用生質柴油做為燃料的馬達熱電廠系統外,還利用地底下的地下水層及溫水層建構出可循環利用的控溫環境。將夏天的溫水及發電機廢熱產生的熱水儲存到地下300公尺深的溫水層,待冬天時抽取出來當熱水或暖房使用;冬天的低溫冰水則儲存到地下60公尺深的地下水層,夏天時抽出作為冷房之用。


而國會大廈最出名的玻璃圓頂造型,則利用鏡子及圓錐形柱將室外明亮的光線導入室內,形成明亮且低能耗的自然照明。另外也在南側屋頂設置了30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建構出完整的建築節能系統,讓國會大廈的能源自給自足能力高達80%


而美國的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則建置了一個實驗基地,該基地打造成一般四口之家的住宅,主要是模擬在正常的能源使用習慣之下,是否真的能夠達到近零耗能的目標。最後雖然達成目標但其所貲不斐,需要花費65萬多美元才能達成,相較於一般節能住家要多出16萬多美元,但它代表的是一項未來的夢想,而也有許多建築設計公司及住戶們願意一起投入其中。


日本的環境共生建築的經典案例當屬深澤環境共生住宅。在規劃上是以「綠」、「水」、「風」等三項主要元素設計規劃整個住宅基地。捨棄圍牆採開放式設計,讓社區居民可以自由在其中活動,而不會有所隔閡。


由於是社區式規劃,特別在中庭中留有生態池及菜園,融合了傳統生活與哲學意念,並利用透水材質讓整個基地有較佳的保水效果。整個基地令人有綠意盎然且具備豐沛水資源之感,開放式設計也讓風可以吹拂其中,達到良好的通風及採光功效。


在綠建築的步調上,台灣走在世界的前端,台灣也有相當充足的太陽能及地熱等替代能源資源。透過良好的綠建築,不但能夠減緩環境變化的影響,同時也可發展出低碳與綠能的生活型態,進而創造出更好的永續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