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家被列入高度(以紅色顯示)土壤液化潛勢區就不能住人?結構技師戴雲發表示,土壤液化並不可怕,民眾不用過度恐慌,只要經過地質改善以及建築物載重與支撐力補強,就能提高建築物的安全性。
土壤液化補強9方法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指出,仔細對照206大地震的南部土壤液化區資料,明顯與建物倒塌區域沒有絕對的關連性,且土壤液化區的建物多半是半倒或出現裂縫,造成傷亡的原因仍是結構安全。
他直言,包括淹水潛勢、斷層、土石流潛勢或是疏散避難地圖,早都上網公開,但顯然是之前宣導很差,才會出現這次土壤液化區資料公布後,引起民眾恐慌。
不動產開發商全國聯合會3月14日強調,土壤液化潛勢區若透過工程技術改良,房屋仍可抵抗液化問題,且新建的房屋早都有考慮到相關問題。
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說,就算住家位於高度土壤液化潛勢區,民眾可先行判斷,若建物申請建照時間在921大地震之後,就適用修正後的「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基本上對土壤液化區已有相當程度規範,不僅要求地質探勘,建物設計時也會納入耐震設計;若還是擔心,可召開管委會討論是否進行建物健檢。
但若是921大地震之前的建物,戴雲發建議,可運用行政院老屋健檢方案,先由結構技師等專業人員進行初步健檢,找出建物結構是否有問題,就算勘驗出耐震不足,仍可透過補強進行改善。
他指出,補強方式概分為三級,程度較輕微者,可透過碳纖維補強樑柱的承載能力;若程度稍微嚴重,可選擇鋼板或型鋼進行樑柱補強;若較為嚴重,可透過RC剪力牆補強,並加大樑柱尺寸,才能確保建物結構承載能力。這三類補強方式也可交互或同時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