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BATTAO自主行動聯盟等民間團體4月11日公開呼籲,要求台北市文化局、台北市文資審議委員將擁有121年歷史的台北士林國小內2棟老建築物「八芝蘭公學校講堂(今日圖書館)」,以及1930年代見證士林地區發展的「公會堂(學校稱中山堂)」賦予文資身分,納入保護,避免這些重要歷史建築因鄰近的都市開發案而遭到可能的破壞或拆除。
士林國小是1895年日本佔據台灣後興建的第一所現代化國民教育小學,當時是由日本人伊澤修二以總督府學務長身分創校於芝山岩,名為「芝山岩學堂」。1898年,「芝山岩學堂」改校名為「八芝蘭公學校」,1907年再遷移至今日校地,1947年改稱為士林國民學校。今日校內仍然擁有1916年完工的八芝蘭公學校講堂,也就是現今學校的圖書館,以及學校稱之為中山堂、1930年代見證士林地區發展的公會堂,學校甚至還保留一塊「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其改名、遷校過程都反映士林在不同階段的地區發展史。
台北文資環境守護聯盟成員蕭文杰指出,這2座老建築擁有豐富的、值得驕傲的歷史,卻始終沒有受到法定文化資產的保障,在官方遲遲沒有作為的情況下,包括士林國小校友台獨大老史明、士林人同時也是作家曹永祥等一群民間人士將這2兩座建築物提報文資審議,希望賦予其正式的文化資產身分。
4月11日文資委員到現場現勘,他們呼籲委員們將他們的提報排入文資審議大會審查,而非只是將建築物「列冊追蹤」、敷衍了事。蕭文杰說:『(原音)我們會希望直接進文資大會審查,就是這3個委員來了以後,他們不要用一個我們把你列冊追蹤就作一個結案,不要用列冊來敷衍我們,最主要還是要有文資身分,它才會有一個正式的保障性。』
蕭文杰表示,台北市政府的「士林再生計畫」包含開闢「第二條中正路」,市府已經要求士林國小校地要退縮,雖然還不清楚是否會因此影響到這2座歷史建築,但若是有正式的文資身分,就能受到保護;若只是列冊追蹤,還是無法保證不會被任意破壞或拆除。
(2016/4/12 中央廣播電臺 撰稿編輯/江昭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