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房市「剛需(剛性需求)」買盤撐起首購宅一片天,不過廣大的首購族忙著做功課、研究行情、行程排滿滿的賞屋看房,只想趕緊買一個窩,房子越看越有心得,但想到貸款問題,得跟以往沒機會接觸的銀行房貸部門打交道,就開始頭疼。
下列這5個疑難雜症,是許多準備購屋、還在為房貸傷腦筋的新手最常在房地產論壇中求救的題目,快看看你想問的問題有沒有在裡面!
Q1:依照目前的利率,扣除自備款後,到底我貸下來這筆金額,未來每個月要負擔多少房貸?有沒有粗估的算法,好讓我心裡有個底呢?
A:依照目前利率估算,每跟銀行貸100萬,以最常見的20年期房貸計算,未來本息攤還的房貸金額約略在5000元左右;亦即貸200萬,未來每個月房貸要償還1萬元,依此類推。假若是貸1000萬,那以後房貸每月就要繳約5萬元。 民眾可依這個粗算方式,權衡家庭收入、自備款準備了多少、希望貸款金額成數與購屋總價四者之間的關係,幫助自己在可負擔範圍內尋找理想的房子。
Q2:常看報紙標題寫「歐洲央行閃電降息1碼」、「中止連續16次升息,央行宣佈降息半碼」…,請問半碼、1碼是多少?對我的房貸影響多大?
A:世界各國利率升降單位1碼均為0.25%,半碼則為0.125%。如果你的房貸利息本來是1.86%,升息半碼後即變為1.985%。以貸款金額1000萬為例,每年增加的利息金額約為1.25萬,相當於每月要繳的房貸增加約1000元。
Q3:如果爸媽贊助買房費,可以一次付清總價,最好就不辦貸款,無債一身輕是嗎?
A:當然可以一次付清,很多億來億去的豪宅買主也都是這樣豪氣地買房。不過若是靠長輩資助的首購家庭,一次把總價全部梭哈付清,其實並不SMART,建議可以申請「抵利型房貸」或「理財型房貸」,因為已經用現金支付完總價款項,所以平常不計任何利息,但若有一天急需資金,比如長輩的醫療費用、子女的教育費用、房屋修繕,可以用相當於房貸的利息,隨時動用部分資金,隨借隨還,按日計息,不用去申請房子增貸或再去辦信貸(信貸利息比房貸高出2∼3倍)在不多付利息的情況下,保留自己的資金彈性,何樂而不為?
Q4:夫妻買房,由誰當貸款人,誰當保證人比較好呢?
A:如果是單薪首購家庭,當然由有收入及還款能力的一方申貸;但若是雙薪家庭的話,在金融機構的立場來看,會建議「條件比較好的人」申貸成數較高,不過許多房市老手則會建議由收入略低的一方當貸款人比較划算,奧妙何在呢?比如先生年收入100萬,太太年所得60萬,兩人名下都無房產,也無其他貸款,最好由收入低一點的太太申貸,雖然太太收入較低,但有先生當保證人,等於兩人年收加總160萬,加上先生名下沒貸款,可以幫太太加分不少!最重要的是未來如有換大屋或買第二間的需求,先生收入高,也沒受到「第二屋」貸款限制,加上名下沒貸款負擔,無須太太當保人,也可以拿到不錯的銀行貸款條件喔!
Q5:夫妻買房共同登記比較好還是登記一個人名下好?如果只登記一方,對另一個人有保障嗎?
A:登記一人(特別是太太)名下是許多男生討老婆給另一半安全感的做法。但實務上來說,最好登記在主要支付房貸的那個人名下就好,怎麼說呢?婚姻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如果有一天夫妻必須協議離婚,除非雙方有書面約定財產制度,或一方在協議書上註記「拋棄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房產全歸對方所有」,要不然婚後房產就算只登記在一個人名下,民法上還是保障雙方都有權列入分配。在考量未來購屋需求與貸款上的彈性,以及不幸萬一面臨離婚,牽涉所有權轉移手續時,得以省下數萬元契稅及緩徵一筆好幾萬的房屋增值稅,盡可能登記在一個人名下就好,而且,最好誰付得多就登在誰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