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好好賺,舊房換新房一塊變兩塊,容積獎勵,政府為了增加都更誘因,特別有條件的釋放比原來法定容積更高的獎勵。若一塊「住三」的基地面積為1000坪,容積率為225%,原本樓地板面積最多只能蓋到2250坪,但若爭取50%的容積獎勵,則可加碼蓋到3375坪。
• 容積率
建築坪數與土地坪數的比例。通常容積率愈高,一坪土地可蓋的坪數就愈多。若「住四」一塊土地的面積為一百坪,容積率為300%,每坪土地可蓋3坪的建坪,若每一樓的樓板面積為60坪,則最多可蓋5層樓(60×5=300)
儘管央行與財政部不斷祭出抑制房價的政策,但熱錢的湧入與投資客的炒作,讓台北市的房價節節攀升,這看似不回頭的房價,讓許多想在台北市購屋的民眾望之怯步,然而、台北市目前的房價看在許多投資客的眼中仍大有作為,因為台北市的都市更新發展計畫,將推升另一波房價的高點。
事實上「台北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的立法目的是復甦都市機能,改善居住環境,增進公共利益;但、這個從民國七十二年開始推動的都市更新計畫,卻完全走樣,不但造成台北市的人口呈現負成長,遷出的人口更遠遠的大於遷入人口,到最後,台北市的都市更新計畫,成為一個最好炒作的標的物。
漸進式與門檻式的都市更新
投資者在進入都更市場前,必須先瞭解,都市更新是一種漸進與門檻式的投資,所謂漸進是指,要完成所有都更的程式,平均要花上七年半的時間,包括了提案、連署、送件、公聽會、協調、審查到核定;而門檻就是,標的物全部所有權人同意的比例,這個比例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十分之一的所有權人同意後送件審查,第二階段是四分之三的所有權人完成連署後送件核定。
根據從事房產投資超過二十年的廖董表示,真想要在台北市的都更獲利,並非一件簡單的事,但只要能掌握到好地段、口袋夠深再加上心臟夠力,想要在台北市的都更獲利不是不可能。
投資人在選擇都更物件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廖董表示有三個重點和一個原則一定要掌握。一、選商業區;二、選大馬路邊;三、選「都市更新地區」或「都市更新單位」的標的。
原則是,屋齡要超過三十年,樓高不超過四層樓,這些條件都是比較容易等到都更機會,投報率高的標的物。
一般住宅的地目分為住宅區與商用區兩種,這兩種的差別就在於容積率的不同,而容積率更是攸關建商願不願意參與都市更新的重要條件。
目前在台北市住宅區的舊公寓,容積率幾乎蓋滿,除非地價夠高或有容積的獎勵,否則建商會因獲利不易而放棄參與重建,這就是為什麼,大部分的建商不太喜歡參與住宅區用地改建的原因。
相反的,位在商業區的舊公寓,就成了建商最愛的標的物,特別是大馬路向內延伸三十米以內的舊公寓,通常就是那些馬路邊到裡面第一條巷子的舊公寓,這些地目大多屬於商業區,所以改建的效益相對比住宅區用地高出許多。同樣的,在建蔽率上,商業區在土地使用的比率上,也是優於住宅區(詳見表一)。
此外、投資人在選擇都更標的物前,要先確定所選擇的標的物是否已被納入「都市更新地區」或「都市更新單位」,這個資訊可以在台北市政府的都市更新處網站查詢。
坪數交換公式計算
至於最關鍵、也是投資人最關心的坪數交換,廖董表示,這是都更過程 最具爭議也是最耗時的一段,以目前最常見的屋主和建商分配的比例,可分為60:40或55:45,比數多的一方為屋主所有,這個比例是透過一定的公式計算而來。
舉例來說,小寶在台北市延吉街上有一間四樓的四十坪舊公寓,土地面積是十五坪,屬於住四300%的容積率,因此我們可以推算出小寶所提供土地的建築面積是93.6坪(註一),公式如下:
15(土地面積)× 300% × 1.6(公設轉換)×(1+30%都市更新獎勵)=93.6坪
註一:本公式在都市更新獎勵的比例採下限30%來計算。此外、目前台北市都更獎勵之上限已調高至100%,這還不包括地方政府給予最高回饋比例的40%,例如:目前北市「台北好好看」美化景觀,空地十八個月公園造景,給予10%回饋的獎勵。
台北市舊公寓都更搶手區域
1、南港區:南港軟體工業園區與南港火車站四周。
2、內湖區:內湖科學園區與內湖捷運站周圍。
3、萬華區:避開北萬華,例如:西門町;以南萬華的舊公寓為主。
4、大同區:避開北大同,以南大同為主,例如:南京西路南側。
5、信義區:信義計畫區周圍的舊公寓,例如、吳興街。
遠建不動產提供 都更陷阱要注意
都市更新當然也會遇到許多問題,在不動產市場投資多年的廖董表示,釘子戶、投資客的陷阱,還有建商介入所有權人所產生的派系,都是讓都更無法順利進行的障礙。
其實釘子戶,不見得都是來搗亂的,舉例來說,某甲在都更前擁有20坪的室內坪數,雖然都更可以1坪換1坪,但有時會有公設的陷阱,變成20坪的室內空間換不到15坪,其他的都變成了公設,這時所有權人當然不會願意加入都更,因此,這些人就會變成釘子戶,所以當投資人想進入都更的市場時,要先用前述的公式算清楚,避免成為都更的釘子戶。
其次是少數不肖的投資客,挾著都更的建案,用未來的價格,拿來現在賣,這些都是投資大眾要注意的,因為投資客所拋售的都更案,大都藏有玄機,舉例來說,在台北市的某些區域與地段,住戶間會為了都更改建而有嚴重的意見分歧,
所以住戶間會產生派系,而住戶間的派系又會讓建商無所適從,於是建商便偷偷的收手,然而這對部分較早進入的投資客來說,虧損之大,於是這些投資客挾著都更的願景,用未來的價格賣給想要進入都更市場的投資者,造成不明就裡的投資人就這麼上了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