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3月將公布土壤液化潛勢區,北市已知有16處,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鎮3月6日在「營建安全耐震的家園」研討會說,土壤液化鮮少危及人身安全,較常造成建築傾斜或下陷,在土壤液化潛勢區的居民不用太擔心。
土壤液化主要出現在分布深度較淺、充滿水的砂質土壤或粘土,受外力震盪後,鬆散的土壤受壓縮,內部空隙減小,而擠壓孔隙小,導致空隙內水壓升高,砂粒間的結合力減少或消失。液化時砂與水混和成如泥漿般的液體,使土壤失去支撐力,造成房屋傾斜、地層下陷或管線破裂。
張國鎮說,北市不常發生液化現象,通常要有五級以上地震、地震發生有一定時間才會液化,也不是潛勢區全部土地都會液化,尤其1997年後的新建築對施工品質有新規範,不用過度擔心。
若1997年前的舊建築位於土壤液化潛勢區上,張國鎮建議可保相關保險,保障財產安全。
至於土壤液化潛勢區適合大規模開發嗎?張國鎮說,像是社子島地區,將基樁打至岩盤,已是很普遍的工程技術,都可克服土壤液化問題。
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榮根說,液化很少造成死傷,北市高樓僅造成傾斜,尤其現在高樓的連續壁超過液化土層,直接鑽到岩壁,「可關心不用太擔心」;若位於液化潛勢區的房子倒塌,絕對是房子結構不好或偷工減料,不是液化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