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 戴雲發】
曾有一段時間台灣很流行挑高夾層住宅,每層樓高度3米6或4米5的大樓,由於建築都有容積率限定的問題,如果把夾層屋的樓地板面積也算進去,建築業者能銷售的坪數就會好像無形中增加,所以建築業者往往選擇挑高樓高,等銷售後再幫忙把樓版補回去,以規避查驗;而購屋人也因此能以一層樓價格換得兩層樓的使用面積,用極少花費購得最大的居住空間。但這種挑高建築本身樓地版和梁之連結會較不完整,且很可能因建築業者在委託結構設計時並未將夾層的承載力加強計算,會導致建築支撐力不足。一般建築的樓版面都是高程一致的一個平面,夾層屋的樓版面可能會高高低低,因此地震來時,受力行為會比較複雜,容易造成應力集中,在結構設計時,需特別檢討加強考慮。
夾層屋隱藏的危險性:
1.結構行為較複雜,在原結構設計時,如無特別考量,事後增設夾層,可能造成結構應力集中破壞的風險。
2.沒有使用輕質的材質,而使用混凝土去做夾層,造成自重增加,自重增加若與原先結構設計不符,會額外增加地震力,當大地震時易發生結構安全疑慮。
3.若原設計並無預埋桿件的話,當二次施工時,容易因為敲敲打打而破壞原結構安全。
建議,若真有做夾層的必要,最好是選擇木頭或輕構架、鋼梁等輕質材料組成樓地板,且在隔出的樓板上也不要放冰箱、書櫃等大型家具,才不會造成增加原本整體結構系統過多負擔。
根據建築法規規定,樓中樓建築,只要建商在申請建照時一併提出申請,並在所有權狀上登記樓中樓面積,仍都屬合法。
但就算是合法的「樓中樓」也容易較有如上所述相關之結構安全的疑慮,規劃設計需做特別加強檢討。「樓中樓」將原本蓋兩層樓的空間抽掉中間的樓板,挑空加高,讓室內看起來又高又寬敞,但造成部分樓層有梁,部分樓層無梁,使挑空的樓層形成軟層,當地震發生時會產生應力集中現象,這些樓層的牆面即成為最先被破壞處,所以樓中樓建築在規劃設計、施工時,即需予以特別注意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