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記者林茂仁/綜合報導】
在樓市調控的背景下,全中國大陸105個重點監測城市今年第二季的住宅平均地價比去年上漲10.7%,但逐季比較資料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北京在第二季成為住宅地價唯一下降的城市,調控成果首度在土地市場顯現。
國土部發布「2011年上半年國土資源有關統計資料」顯示,上半年中國主要城市地價總體水平呈小幅上升態勢,逐季增速持續趨緩。
資料顯示,第二季商業、居住、工業分別為每平方公尺人民幣5,506元(約每坪新台幣8.2萬元)、4,443元(約每坪新台幣6.6萬元)和645元(約每坪新台幣9,675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11.8%、10.7%和5.5%,比第一季分別增長2.8% 、2.2%和1.1%。
統計資料顯示,在四個一線城市住宅地價中,深圳比第一季增長6.31%,增長率最高;其次是廣州4.38%,上海為0.53%,北京是唯一呈現負增長的城市,比第一季下降0.58%。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表示,雖然只是一個微弱的降幅,但釋出的訊號卻能顯示出強硬調控措施所產生的效果,一系列持續的調控政策對穩定市場預期起到明顯的作用。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工程師周光源認為,一線城市的限購政策有效控制住宅的購買數量,同時保障房項目的開工數量也緩解住房供應緊張的預期,各種調控措施已經在一線城市逐步顯現,直接導致開發商拿地意願的降低。
不過,趙松提醒說,和去年地價波動曲線圖相比,去年上半年的地價漲幅也在放緩,卻在第三、四季大幅上升,今年下半年是否能穩住,還要看後期政策的落實情況。
同時,部分二、三線熱點城市則呈現出住宅地價走強的趨勢。今年二季,全國主要監測城市中,超過60%城市的綜合地價成長率較上一季有所放緩,漲幅超過5%的城市僅有兩個。
監測報告稱,今年二季,在政府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商品住房交易量下降,交易價格有所鬆動,受間接影響,各用途的地價增速較上一季均有所放緩。
|